西北视窗  职场新闻

 

作者:张志(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韩文龙(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顺应未来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符合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中国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依赖持续不断的创新,而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当前,我国高水平创新人才仍然不足,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以“四个面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力,对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开展人才工作,从根本上化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痛点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痛点在于科技创新不足,化解痛点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地位。为了从根本上化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痛点,我们更加需要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颠覆性创新。一项技术的应用前景越大,涉及的科技问题越具有挑战性,原创性越强,其颠覆性意义也就越大。新技术革命将所有国家都拉回到同一起跑线上,这将为我们实现“弯道超车”提供千载难逢的契机。

  历史经验充分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重要机遇期,正处在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而新科技革命的爆发高度依赖基础科学的重大突破,强大的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并且原创性基础研究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摇篮。这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结合基础学科特点,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以适应科技创新要求、符合科技创新规律。我们还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机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鼓励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持之以恒地加强基础研究,确保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面优势,齐心协力地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

  面向经济主战场开展人才工作,进一步强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发力点

  如何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潜力和创造力,既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发力点,也是面向经济主战场开展人才工作的重点。这要求我们必须解决好制约人才培养、使用和流动的体制机制问题。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流动为催化剂。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要用好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需要优质高效的人才工作来支撑。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于创新创业,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

  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既是我们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坚实基础,又是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施展抱负的大舞台。为此,我们要牢牢抓住人才强国战略,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构建高端人才集聚的高地,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至关重要作用。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人才工作,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保障

  当前,一些关键技术、核心元器件和重要装备等国家急需领域存在“卡脖子”难题,制约着“双循环”的有序运转。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我国亟需解决一些短板和弱项,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更加迫切。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人才工作,就是从国家安全的高度来强调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流动。青年是科技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青年科技人才也是科技事业的主力,是创新活力最积极的群体。要把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重视解决青年科技人才面临的实际困难,让青年科技人才安身、安心、安业,更加充分地发挥科技创新潜力,从而使科技创新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需要、人民的利益同向同行,让科技创新走在符合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需求的光荣之路上,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作出卓越贡献。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人才工作,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提升我国整体科技水平,切实保障国家安全,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人才工作,着力巩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离不开每一位勤劳质朴的中国人民的鼎力支持,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对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人民生命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既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客观要求,又是新时代开展人才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然离不开推进人民生命健康领域的大力发展。在疫情和后疫情时代,开展人才工作始终要把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重要遵循,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在人才工作中的体现,是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实际行动。我们必须把握疫情带来的窗口机遇期,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人才工作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力争在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若干领域实现突破,打牢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着力巩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有力支撑中华民族复兴伟业。

  矢志不移,砥砺前行。牢记“四个面向”开展人才工作,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发展路径,践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真正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

  (本文为西南财经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专项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双循环”实践经验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