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视窗  农业农村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乡村振兴战略、法治与科技融合、国有金融资本、来华留学生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郭红军: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短板】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郭红军表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只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三农”问题彻底解决好,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的中西部地区农村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只有让包括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苦落后地区农村的所有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繁荣成果,实现城乡协同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小康。乡村振兴战略适应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要求,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等,不断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增强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李少文:法治与科技融合成为推进依法治国的鲜明特征】

  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李少文认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造着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也引导人们形成新的行为规则,给原有法律规范带来改变。刷脸进站、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新兴技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技术风险和权利保护的不确定性。为化解科技发展的潜在风险,让科技更好为人类服务,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更为主动地关注并引导技术运用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问题催生新的法治实践,法治实践在解决问题中获得发展动能。良好的法治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同时在规范、引领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法治也在不断成长变强。法治中国建设与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相互促进、深度融合,成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一个鲜明特征。

  摘编自《人民日报》

  【曾金华:合理调整国有金融资本比重】

  曾金华表示,合理配置国有金融资本,对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支持经济转型的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推动提升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化国有金融资本配置格局,既要减少对国有金融资本的过度占用,又要确保国有金融资本在金融领域保持必要的控制力。对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关系,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同时,要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优化结构要坚持质量优先,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风险可控,提高国有资本经营效益,提升国有金融机构的活力、控制力和竞争力。应该强调的是,优化国有金融资本配置格局要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摘编自《经济日报》

 

【朱晓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朱晓琦指出,新时代来华留学生培养应当实行“供给侧改革”,优化各项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第一,要升级培养理念。要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生源的占比,同时要注重全方位介绍中国。第二,要完善课程体系。在留学生课程设置上,既要与国际培养接轨,又要体现“中国特色”。第三,要调整教学模式。要增加教学环节中教与学的互动,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教学手段。第四,要拓宽培养方向,注重其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五,要优化评估体系。采用自我评估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评估、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培养模式评估体系。第六,要健全合作机制。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探索联合培养、联合建设教材等多种合作形式。第七,要搭建就业平台,推动国际人才落地生根。第八,要强化数据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数据平台,统筹管理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张楠:生态环境保护要坚持稳中求进、突出重点】

  张楠表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处于“三期”叠加时期,在这一特殊和关键时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尤其要把握好节奏和重点,坚持稳中求进、突出重点;尤其要讲究工作方式方法,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尤其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坚持两手发力、求真务实。改善环境质量,绝不是打个冲锋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而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既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打好持久战,也要不断攻坚,一步一个脚印改善环境质量。在这一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得不偿失,突出重点、精准施策才是上策。此外,改善环境质量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既要取得好的环境效应,也要取得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按照有利于污染物减少、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解决群众身边环境问题促进社会和谐这“三个有利于”安排工作,坚持统筹兼顾。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

  (光明网记者 郑芳芳整理)

  来源:光明网-